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党建动态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江苏海洋大学:守正创新聚合力 培根铸魂育新人
2024-04-08 17:47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点击: )
分享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024年4月7日

五年来,江苏海洋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思政课建设,强基固本,贯彻“大思政课”理念,以“蓝色思政”为突破口,将思政课与海洋意识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走协同育人之路,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时代感、亲和力。

引育并举以赛促教夯实教师队伍“主力军”

王泉月博士2018年入职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荣获一等奖,担任江苏海洋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是连云港市党史学习教育讲师团成员,获批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一项,是大学生们“争相表白”的最喜欢的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像王泉月这样一批青年思政课教师,在学院“搭舞台”“压担子”“传帮带”等各种有利条件的“加持”下,迅速成长为学生喜爱的“六要”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五年来,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引育并举,以赛促教,不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学院先后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招聘博士19人,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效改善了队伍结构。

为了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学院组织开展“领航”大讲堂、“攀登者”学术沙龙、“星火”公开课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做客“领航”大讲堂和“攀登者”学术沙龙、组织教学水平高的思政课教师开展“星火”公开课,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指导和教学示范。同时,学院为新入职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层面对青年教师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近几年,学院青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得多项奖项。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贵,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锐做客第六期“领航”大讲堂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刚教授做客第十期“攀登者”学术沙龙

乡村嵌入课堂竞赛引入实践善用资源上好“大思政课”

前不久,石启航、左兵霞、何欣、赵正洋、王悦等5位同学创作的微电影《盲·茫·忙——“我”的新就业方向》荣获“我心中的思政课”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微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去年五位同学在柘汪镇西棘荡村、黑林镇富林村开展的“我看乡村巨变”的课程实践活动。在黑林镇富林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单一丹甘愿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奉献农村的勇气和决绝使他们深受触动,他们对自己的就业观有了新的思考。返校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忠好老师的指导下,五人创作了微电影,展现大学生就业观从无所适从的“盲”,到不知所措的“茫”,再到信心满满的“忙”的转变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村庄嵌入课堂,把竞赛引入实践,师生全员参与,将思政课主要内容和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有机结合,广泛持续开展田野调查、社会调查,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制作成一系列可以随时更新的、动态的“多媒体”“可视化”教学案例,使得思政课教学“案例”新鲜“冒热气”,“问题情境”真实“接地气”,引导学生在行中学,在思中悟,知行合一。在柘汪镇西棘荡村、黑林镇富林村、常熟蒋巷村等村庄,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四军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花果山街道、连云港市港口集团、中哈物流基地等企业,广泛建立各种类型的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走进乡村振兴一线、走进港口渔村码头,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建设海洋强国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学生在新四军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

学生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

将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理论课程紧密相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门课程中各设置8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理论主题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辩论赛、社会调查、多媒体作品创作、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形式融通课堂教学实践、课外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实践开展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评比表彰和网络展示,有力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在赵霞老师的指导下,孔令洲、林婉莹、刘佳利、宋耀强、陈诺、陈思蕊等6位同学共同创作的微课《山海不远行大道,千古之路向云端——从“一带一路”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品立足于连云港的区位特点,紧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全面展现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作为和担当,表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学院两个教改项目“把村庄嵌入课堂---高校思政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推进模式”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资助。

依托主体协同聚焦资源协同打造“蓝色思政”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于学校海洋办学特色,着力提升学生“学海、知海、爱海、护海、强海”意识,牵头成立中国近现代海洋史研究中心,开设中国近现代海洋史选修课,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海洋强国专题,将海洋强国理念隐性融入到思政课中。

与此同时,依托主体协同,聚焦资源协同,将海洋意识、海洋文化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三全育人”,开创了特色鲜明的“蓝色思政”教育新实践。

依托主体协同,思政课教师深入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担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海洋类社团指导老师,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常态化开展海洋教育活动。与辅导员共同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组建海岸带环境保护、海洋法律知识宣传等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实践中“爱海”“知海”“护海”。

聚焦资源协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海洋嘉年华”“蓝色思政课”“海洋文化节”活动,并将此类活动积极整合转化为思政课的案例教学资料和实践教学载体,用实践中的“海洋蓝”反哺教学。

在学校“世界海洋日”主题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倪念念作为主讲嘉宾之一,从中国近代海洋史中的一座“丰碑”——福建船政学堂开始,向全校师生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与海洋梦紧密相连的历史必然和现实必然。线上线下万名师生积极互动,反响强烈。随后,倪念念将这堂课作为经典案例,融入到全校公选课“中国近现代史海洋史”中。“把海洋史、校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她说,这门课每学期只有90-120个选修名额,不到20秒就被抢光了。”

倪念念博士在学校“世界海洋日”主题思政课上

“五年来,学院着力补短板、强特色,初步摸索出一条守正创新重实效的建设之路。”院长沈春梅表示,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创品牌、强实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去。

原文链接:https://sizhengwang.cn/a/dxjy_sxjy/240407/1766726.shtml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