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 2024年10月27日
10月16日,江苏海洋大学近千名师生共同聆听了一堂特殊的“信仰公开课”,在座无虚里的大礼堂,90岁的老兵杨书范讲述了13岁应征入伍、从军报国的革命故事,84岁的退休军医吴效平讲述了白衣执甲、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献身教育事业的老教授、立志科技报国的青年博士纷纷走上讲台,分享所见所闻、所学所悟,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
讲好“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铸魂行动”重要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大思政课”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才能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江苏海洋大学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打造深度贯通、同题共答的“海洋+”思政育人共同体,面向海洋培根铸魂,合力答好新时代育人答卷。
大思政课谁来讲:课内课外多元育人主体共同参与
五四青年节、毕业临行前,校党委书记与学生面对面谈爱国诚信友善、小我融入大我;开学典礼上,校长“开学第一课”讲胸怀远大理想、创新奋斗不止;“宁校有约”访谈、“青年博士面对面”“‘五老’大讲堂”“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辅导员思政金微课比赛……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教师全面讲,楷模劳模、大国工匠、青年教师、学生骨干人人讲、接力讲,学校“大思政课”逐渐形成了课内课外多元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局面。
作为一所以海洋特色立校的大学,学校“大思政课”在守牢红的底色、擦亮蓝的特色上下功夫,将家国情怀、海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学校坚持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海洋通识教育课程协同推进。利用课堂主渠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和海洋发展史等内容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开设《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等20余门海洋文化教育通识课程,成立中国近现代史海洋史研究中心,挖掘海洋思政育人元素,跨校际、跨学科开展理论研究及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学校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和载体,加强海洋领域模范典型人物示范引领。邀请“蛟龙”号海试总指挥刘峰、“蛟龙”号女潜航员张奕、“辽宁”舰首位女舵手徐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艳、守岛英雄王仕花等海洋领域的时代楷模、专家学者、海洋装备大国工匠,来校讲思政课、作报告,讲述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海洋人的奋斗故事,展现新时代海洋工作者的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擦亮强国有我的青春底色,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大思政课怎么讲:线上线下多维育人载体有机融合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以“三个融入”将“海洋+”思政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即将海洋意识融入理论宣讲新形式,将海洋元素融入课堂育人主渠道,将海洋文化融入校园文明新风尚,大思政课实现了线上线下多维育人载体有机融合。
音乐思政课、信仰公开课、“世界海洋日”主题思政课、“红色接力讲”“蓝色接力讲”系列微视频……在协同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大思政课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吸引力。
9月27日,学校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思政课”。《坚守初心》《改革创新》《强国复兴》——这堂思政课共分为三个篇章,以3名青年教师思政主题宣讲开篇,将歌曲、舞蹈、朗诵、情景剧与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相融合,激昂奋进的旋律、引人深思的歌词、感人至深的故事、铿锵有力的舞蹈,引领现场1400余名师生跨越历史岁月与信仰对话,在可听、可见、可感的“音乐思政课”中,感受时代脉搏,坚定理想信念。5000余师生在线上直播间同时观看,点赞数过万。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中国海洋宣传日”,学校以此时间节点为重要契机,打造“海洋嘉年华”文化活动月,“世界海洋日”主题思政课,邀请海洋领域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涉海领域知名专家、思政课名师、参与海洋双创活动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代表,以主题演讲、海洋人物故事分享、小型文艺节目表演、海洋科普知识、海洋史问答等形式串联成一台节目,线上线下同期展现,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充满期待、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大思政课”品牌。每年主题思政课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人数超过两万。
大思政课讲什么:校内校外多方育人资源系统集成
把书本上的道理讲好讲活讲透,既要用好课堂主渠道,还要有效利用社会大课堂。江苏海洋大学充分利用连云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师生赴开山岛、邓小平雕塑公园、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抗日山烈士陵园、中哈物流基地、涉海企业院所、海港渔村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党日团日活动、现场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开到鱼塘边、乡陌间、港口码头、红色场馆……一堂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
学校在赣榆柘汪镇西棘荡村、黑林镇富林村、高公岛街道、花果山街道、连云港市港口集团、中哈物流基地、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等村庄、企业、红色场馆,广泛建立各种类型的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走进乡村振兴一线、走进港口渔村码头,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建设海洋强国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前不久,孔令洲等6位同学共同创作的微课《山海不远行大道,千古之路向云端——从“一带一路”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品立足于连云港的区位特点,紧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全面展现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作为和担当,表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布大妈您好!我和江苏海洋大学的老师同学们,在开山岛向您问好!”在优秀毕业生陈建发的牵线下,学校80余名师生在开山岛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全国“时代楷模”王仕花与“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通过视频互致问候,互赠“中国石”,“楷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将‘中国’两个字融入血脉中,更把‘中国’两个字刻进了我们每位师生的心里。”“爱国”的具象化让更多的大学生树立了报国之志。(通讯员:陈晓艳)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71db9cae4b0458dc38ce6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