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11月22日 22:31:27 来源:央广网

“连云港用自身的实践告诉我们——海洋经济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答题。”11月22日,央广网“行进的海岸线”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江苏启动仪式上,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军在主题演讲中如是说。

从古代的海州治所、漕运枢纽,到将《西游记》《镜花缘》的文化灵感,转化为“山海连云”的文旅品牌,深厚的海洋文明,是刻在连云港城市骨子里的基因。孙军认为,这份“向海而生”的开放精神,从未间断,古老的海洋文化,为连云港现代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软实力。
2024年,连云港海洋生产总值在120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5%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69.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65%和9.03%。一连串的数据,是连云港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与陆海统筹等多重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最佳印证。
孙军说,从“靠海吃海”到“科技兴海”,连云港攻克了纯国产LNG装卸臂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在产业前沿,中核田湾的滩涂光伏、中复神鹰的碳纤维、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海上,连云港是规划明确的国际枢纽港;在陆上,其是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在发展的同时,连云港坚守生态底线,建设“蓝湾百里”生态风光带,严格保护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
孙军表示,连云港的历程,给大家带来三大核心启示:一是陆海统筹是系统革命,通过“山—海—岛—港—城”一体化模式,破解了陆海割裂的难题;二是蓝色科技必须自立自强,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三是开放合作构建韧性网络,以中哈物流园为代表的合作项目,彰显了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作用。
“未来,连云港更需要以科技突围、区域协同、绿色转型‘三轴联动’,打造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标杆’。”孙军说。
原 文 链 接:https://js.cnr.cn/xwtt/20251122/t20251122_5274381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