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七十五载薪火传承,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和“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落下帷幕,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的微课《塔引青年奋斗心,车载山海爱国情》和微电影《青春该有的模样》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本科组二等奖和长视频组三等奖。
本次大赛是教育部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上千所高校积极参与,成为全国高校备受瞩目的思政课主题创作活动。据悉,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共收到全国1339所高校提交的5007部作品,本科组获奖318项,其中特等奖作品16项、一等奖作品48项、二等奖作品95项、三等奖作品159项。“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共收到来自1006所高校提交的3134部作品,长视频组获奖318项,短视频组获奖55项。
参赛作品《塔引青年奋斗心,车载山海爱国情》由赵霞、高飞、崔家新等老师具体指导,李思润、施有为、朱令君、刘雯雯、黄薪卉、孔令洲等6位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作品聚焦“爱国主义基本内涵”,走访“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连云港市“雷锋车”事迹陈列馆、博物馆以及小荡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大思政课”实践基地,现场讲述“场馆内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把“忠诚爱国、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一代代讲下去,引领青年大学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躬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把爱党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微电影《青春该有的模样》,由宋忠好、沈春梅老师指导,学生孙雨琰、田甜、张芳、钱颖、孙梦雪具体完成。该作品以我校优秀学生孙雨琰为原型,展现了大学生青春的迷茫、奋斗和成长过程,传递出青春应有的积极向上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据悉,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和微电影展示活动已连续开展八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全面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