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我校在会议中心黄海厅开展2025年辅导员培训,特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夏晓虹,作《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专题报告。讲座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德翼主持,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参加。报告会前,副校长郑利军会见了夏晓虹教授。

夏晓虹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中的“忧”与“愁”以及辅导员主动提高胜任力三个方面,细致分析了辅导员职业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属性。她鼓励辅导员要扎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持续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提高政治素养,明晰职业价值观,熟悉职业特色和需求,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思维,充分释放育人潜力;要勤学善思、勤耕善研,紧盯学术前沿,精准把握创新点,善用数据分析,积极提升工作胜任力。
2025年,我校将持续开展系列辅导员专题培训,积极发挥辅导员工作室引航作用,通过专题讲座、辅导员沙龙、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坚持锤炼“真本领”、下足“硬功夫”、当好“大先生”,持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校在会议中心渤海厅举办“守初心铸魂 砺匠心育人”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同舟前行”辅导员素养提升工作室负责人周琦就工作室建设及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向夏晓虹教授请教。夏晓虹强调,辅导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多学、多写、多练、多总结”,以扎实的实践积累提升职业自信与驾驭能力。她建议工作室聚焦实际问题,以解决学生困难为根本目标,打造育人实效突出的特色品牌。“萤光心语”心理育人工作室负责人蒋莹莹就“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协同路径”向夏晓虹教授求教。夏晓虹以谈心谈话为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精准施策;二是善用数据思维,通过科学分析把握学生需求;三是力求实效,以问题为导向提升育人效果。她指出:“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学校将以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辅导员成长平台,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助力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践行初心、锻造匠心,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