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党建动态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快讯>>正文
理学院五期论坛构建“海洋+”学科生态
2025-05-15 09:18 浦春声  理学院   (点击: )
分享到:

为深化“海洋+”学科交叉创新生态,推动基础学科与海洋科技的深度融合,理学院自本学期起连续举办五期“理蕴未来青年学术论坛”,以"海洋+"为主轴,通过新能源、光电、数学、信息等学科专业深度交叉,结合国际合作,构建起基础学科与海洋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5月14日,随着第五期“海洋信息+”论坛的圆满落幕,完成学院"向海图强"战略转型首轮学术布局,标志着学院"海洋+"学科集群建设实现战略升级,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洋特色理工学科高地筑牢根基。

首期论坛以“海洋能源+创新路径探索”为主题,由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张原原博士主讲,系统解析光催化材料在海洋环境治理与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潜力,提出光热海水淡化、光催化制氢等创新路径,为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第二期“海洋光电+”聚焦深海探测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黄保坤博士展示了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深海拉曼光谱系统”,通过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突破深海极端环境下的资源勘探瓶颈。第三期“海洋数学+”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杨洪博士领衔,基于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解码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为赤潮预警与渔业资源管理提供数学支撑,凸显数学工具在生态治理中的核心价值。第四期“海洋国际+”特邀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钱岭教授,探讨三维海洋势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其团队研发的“全非线性势流数值水池模型”攻克了海洋工程中多尺度流固耦合模拟难题,彰显国际合作对技术突破的推动作用。

第五期“海洋信息+”论坛作为本轮系列收官之作,以“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海洋科学”为核心,聚焦信息科学与海洋科技深度融合的前沿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刘浩月博士以“微分流形与信息科学协同驱动的赋能海洋科学研究”为主题,创新性引入微分流形理论,构建高维流形上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精准刻画洋流多尺度运动特征及能量传递机制,其提出的基于Kähler流形理论的智能解析算法,结合复变函数方法,显著提升海底地形反演与矿产资源识别精度。报告还系统阐释几何理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前景,探索利用深度学习优化流形参数校准的可行性,为破解海洋复杂系统的建模难题开辟“数据驱动”新路径,标志着“海洋信息+”学科交叉迈入纵深发展阶段。

院长史林兴指出,五期论坛紧扣“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学科深度交叉。从光催化材料的微观设计到深海拉曼光谱的工程化应用,从微分方程的生态解码到几何流形的数据建模,国际合作论坛更以“有限体积法”“多物理场耦合”等技术突破,系列研讨直击海洋科技前沿,探索学科协同的创新路径,青年论坛通过激发科研活力、深化跨域协同,已成为学院向海洋特色理工科转型的“催化剂”,为构建“海洋+”学术生态奠定基石。

党委书记张振松强调,系列论坛的持续举办吸引了全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将持续以“海洋+”学科群建设为核心,强化基础学科“夯基垒台”作用,深化国际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服务海洋战略的“先锋队”。未来,理学院将锚定“向海图强”目标,以学术创新驱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