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协同聚力,两创融合发展。7月4日,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联席会在会议中心东海厅举行。双方就共建产业协同发展中心,推动双高协同融合发展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校党委书记许峰,校长汤建,海州区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欣出席会议。会议由汤建主持。

许峰介绍了学校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沿海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发挥海洋特色鲜明、多学科交叉融合、涉海人才集聚、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优势,探索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许峰强调,学校将全力推进“五个一”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建设海洋强国、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蓝色动能”。

校长汤建主持会议

李锋表示,校地双方共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卓越工程师培养、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技术联合攻关等签订合作协议,将促进双方之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体系化协同,更好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他强调,“双高协同”机制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高新区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服务,加强沟通交流,确保各项合作共建举措落到实处。双方同心同向、务实笃行,打造特色鲜明的“双高协同”创新发展典范,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许峰、李锋共同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中心将为校地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融合搭建坚实平台。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虹详细解读了《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高新区协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清晰勾勒了双方未来合作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为双方协同创新制定了行动路线图,标志着合作进入体系化、高效化推进的新阶段。

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欣,海州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志文代表双方签署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
校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分两轮进行。双方签署了一揽子覆盖人才、技术、平台、产业等多维度的合作协议,搭建起从基础支撑到前沿突破的协同创新链条。

第一轮进行融合发展合作共建签约。招生与就业处、高新区组织人事部签订产业人才工作基地合作共建协议。科学技术处、高新区科经局签订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协议。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签订师生创新创业基地合作共建协议。机械工程学院、新浦工业园签订高端装备卓越工程师学院合作共建协议。电子工程学院、高发集团签订产教融合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第二轮进行产业创新联合体合作签约。我校5名科研团队负责人分别与5家重点企业代表签订产业创新联合体协议,合作涵盖了生物医药、工程装备、先进材料、海洋经济、计算机等领域。
此次活动的举行,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双高协同”部署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行动。双方将以高新区产业新赛道培育和我校新工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体系,构建校地联动、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创新引擎,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连云港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学技术处、招生与就业处、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相关学院等主要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海州区(高新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高发集团、各产业公司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