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场上站军姿、踢正步,挥汗如雨;会操、拉军歌唱到嗓子嘶哑;内务整理不好被教官批……军训是进入大学要过的第一道关,也是大学时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觉得军训形式内容“与中学阶段差不多,单一枯燥,没啥意思!”
为贯彻落实中央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文件精神,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淮海工学院在2012级新生军训中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应急疏散演习”和“安全教育测试”三项内容。与站军姿、踢正步、军体拳这军训“老三套”相比,“新三样”训练环节既体现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又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不少新生称赞。
素质拓展训练写进军训教学大纲
队列整齐,口号嘹亮。国庆长假结束后,淮海工学院4500多名2012级新生便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训。
走进训练场,原以为同学们都在为站军姿踢正步感到无聊,一阵数数的声音传来,格外引人注意,“1,2,……14,15……”,只见二十几个女生围成一圈,每人牵一根绳,绳子另一头绑在一面比脸盆稍大的普通鼓上,一只排球在鼓上跳动。大家齐心合力一边数着数,一边用鼓垫着排球,原来她们在做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同心鼓”。
“刚开始只能垫3、4次,后来能垫十几次,最多垫60多次。”
早在2006年学校就从部分军训新生中,开始试点素质拓展训练,2007年在全校新生中全面展开,并将素质拓展训练写进军事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这在江苏省内高校中开了先河。
组织者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与挑战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活动,比如破冰启航、解手链、排山倒海、记住同伴、同心鼓、交通堵塞、天罗地网等,使同学们在受训中体验合作乐趣、反思信任缺失、领悟人格素质,不断激发、调整、提升个人潜能。
“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和沟通意识不足,成为时下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短板。” 素质拓展训练培训师、校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主任田德勇老师介绍说,“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活动,它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景,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使其人格素质得到提升。”
应急疏散演习训练集体逃生能力
10月16日下午,苍梧校区礼堂内座无虚席,突然,舞台上烟雾弥漫,处于模拟失火状态。顷刻间,全场陷于浓烟中,警报拉响,现场形式十分危急!
这其实是一次公共场合集体逃生应急演练,也是学校创新军训内容的一项新举措。
“全体安静,注意听指令,靠近四个门的同学迅速撤离,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该走哪个出口!”“大家注意弯着腰,用手堵着嘴,沿着舞台出口匍匐前行!”经过讲解,在教官的指挥下,1500多名新生快速有序离开座位,在短短2分15秒内全部安全撤离大礼堂。
“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按照教官的指令迅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出口!”G电气122的李同学对记者说,“教官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不能慌,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作出正确判断!”
加强师生在突发安全事件或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处险能力,避免意外伤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累组织和指挥遇险疏散经验,校武装部在学生处、团委、后勤管理处、东港学院、保卫处等单位、部门大力协同下,针对2012级4500名新生,先后分多次举行了礼堂遇险应急疏散演习,这也是我校首次举行大规模学生应急疏散演习。
安全教育测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为拓展军事技能训练内容,同时更好地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和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研究会要求,学校在2012级新生军训计划中增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测试考核内容,并和军事训练成绩挂钩。
学校在图书馆为同学们提供了近2000本《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同学们可以通过借阅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心理障碍以及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况的相关情况和应对措施。自学后,学生登录教务网,自行参加大学生安全教育测试,测试软件和题库全部为省教育厅统一编制,测试结束后,系统立刻显示成绩。
这样的安全教育,形式新颖,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同学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既体现了人性化,又可以保证教育效果。参加过教育测试的同学对记者说,“比起按时按点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发试卷考,效果和形式都要好。”

应急疏散演习

应急疏散演习

应急疏散演习

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