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聚焦党的二十大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身边的榜样】朱凌云:浸润式情境教学让思政课润物细无声
2019-11-29 16:04 陈晓艳 李思怡/文 杨平 刘逸思/图  党委宣传部   (点击: )
分享到:

11月18日周一下午,苍梧校区文博楼204教室,电子和软嵌2018级同学们在《毛概》课前,把一摞小纸条整齐地摆放在讲台上,留给任课老师朱凌云,纸条上写着近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朱凌云如同答记者问般的 “被提问”,这成了一堂课的“片头曲”。

在许多同学的印象中,“思政课”的课堂,无非就是同学们无精打采地听着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渐渐地就变成了“万马齐喑”的课堂景象。但在朱凌云老师的思政课堂上,利用实践基地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体验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在情境浸润体验中获得“真、善、美”的自我提升,实现政治理论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每堂课刚开始的三五分钟是同学们最期待的环节之一,朱老师形象地称之为“答记者(学生)问”。11月18日这一次课,朱老师从同学们的提问中抽选了关注度比较高的香港问题,“为什么在香港乱局中有些港中、理工大的大学生变成了暴徒、校园变成了兵工厂?”拿到这个小纸条,朱老师笑了,“同学们提的问题越来越具有思考性,越来越客观理性。”

接下来,朱凌云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香港乱局发展到今天已经160多天了,暴徒的行为令人发指,冲击人类文明的底线。究其背后的原因,教育出了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的本质首先在于做人,其次才是做事、做学问。品德和智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这是人性与兽性的本质区别。”

“国家内政外交多少事,背后的逻辑、观点需要一一梳理,要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方法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自己带的每个专业每个班学生,朱凌云都要求大家在课前提前准备“小纸条”,下次课前随机抽取两三个问题,给予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都越来越高,关注时政的兴趣被激发,对时政新闻背后的真相有了客观理性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政课要教学生做人,做大写的人”,这是朱凌云从教28年以来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思政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助于让同学们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在探讨中努力达成共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朱凌云的教学团队非常注重研究互联网+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思政课“浸润式”情境教学,尝试着将情境模拟教学法带入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就连刚刚听完她讲课的江苏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自力都说,“我整堂课都被吸引着。”

围绕“20世纪50年代中国要不要选择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她将新闻、广告系的3个班级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学生头戴一色帽子,分别扮演不同角度的思考者,“六个思考帽”对各组的观点进行阐释和辩论。

当黄帽组的发言人阐述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一定是因为社会主义符合了当时国情”时,持反对立场的黑帽组的组员就举手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问题有多少?”两组成员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他几个小组也马上加入了辩论,通过激辩黄帽组的组长曹妍说:“我们都认为,也许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有很多发展道路可以选择,但是走社会主义一定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理不辨不明。”在这节课上,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回顾感悟历史背景,通过质疑与批驳提高思辨能力,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坚定了道路自信。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明日成蹉跎……”嘹亮而浑厚的歌声飘出了文博楼,这是一节《中国梦》的情境体验课堂。朱凌云设置了3个情境体验场景:“千年中国梦,中国梦千年”的配乐诗朗诵,让同学们在冥思中一帧一帧回放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追求国泰民安、共享幸福的中国梦的历史画卷;“那我们祖辈眼中未来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呢?”通过回放历史纪录片,让同学们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感同身受,继而产生了纵向比较,感受到革命前辈共产主义信仰的熠熠光辉;“脚踏实地筑梦未来,自今日始”的全场大合唱,使同学们心中油然而生起了时不我待的奋斗激情。整堂课同学们都处在“被感动”中,思政课教学真的可以“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