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中共江苏海洋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已胜利闭幕,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校党委书记许峰代表学校党委作的《深化转型发展 强化改革赋能 奋力谱写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建设新篇章》工作报告,会议全面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指明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和办学方向,推进国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建设踏上了新的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汇聚发展力量,答好时代考卷,即日起推出“奋楫扬帆”专栏和特别报道,全面展现我校新时期的发展成效,报道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向海”转型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创新举措、先进经验,以及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现出的奋进精神和昂扬姿态,激励全体师生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奋楫扬帆共创光辉业绩。敬请关注。
本科人才培养是立院之基,发展之源。机械工程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江苏海洋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两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快推进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紧扣连云港产业融合集群,聚焦苏北基础教育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强化产教融合,深化开放协作,聚力特色打造,努力争创一流,使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需求链高效耦合,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中扛起应有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动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更上新台阶。
生产实习 学生主动要求“加餐”
2024年初,临近学期末,机器人专业1211班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来到苏州途为新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实习。“一周后,同学们主动提出延长实习期的要求。”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刘明芹介绍,企业提供了最大化的支持,将实习时间顺延了2周。“这种主动要求‘加餐’的现象背后,反映出江苏海洋大学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积极态度。”苏州实习基地负责人齐俊总经理表示。
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生产实习作为机械行业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正逐步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此,学院与各实习基地建立了评估、跟踪、监督和反馈机制,与企业共同收集和分析学生、企业导师及任课教师的反馈,评估实习的有效性,并根据实效及时调整和优化实习安排。各专业实习教学工作中严格落实教学规范,明确实习目标、实施细则和评估机制,确保实习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一致。为了确保本科生外出实习安全,学工和教学相互配合,指导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全程参加实习管理,确保学生平安外出,平安归来。通过这些严格高效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实习期间获得有价值且实用的工作经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机械203班学生於皖宁在洛阳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实习后表示,“以前我以为拖拉机生产是一种淘汰落后的技术,通过到企业实习才发现,拖拉机生产朝着智能化、成套化、自动化方向改进,技术进行了彻底变革,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出口服务世界农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与知识要求更高了。”
学生们直接接触到行业和工作的第一线,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本领恐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们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意识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弥补“知识盲区”,提升了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2023年毕业的机械191班学生陈啸天回忆其在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生产实习时说,“毕业后经过一线的锻炼与实践,更加深刻意识到,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智转数转是铸造“大国重器”的现实需要,技术创新是核心,绿色发展是必经之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即将承担的重任,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学习。”
拓展资源 教师联合“工业大摸底”
“企业需要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新工科人才,我们就要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习教学,拓展实践资源,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专业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党委书记王秋玉表示。
近年来,学院将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深度融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教师“走出去”,连续三年选派近30名教师深入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调研学习、开展横向合作、联合攻关,参加中国智能制造工程师培训等各类进修,寻找前瞻性研究方向和课题。与此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广泛走访调研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与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等省内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12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
针对向海转型发展目标,学院将合作企业系统分类,尤其是港口机械、捕捞装备和海洋装备等领域。在与涉海企业的合作中,学院将技术创新案例引入教学内容,通过建立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举办行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海洋工程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拓展资源。
“去年一年走访了29家本地企业。”机械工程系教学团队每周花一半的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摸底企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的人才,调研企业存在哪些技术瓶颈,掌握装备制造业发展动态,将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弥补学生工程教育‘眼高手低’的不足。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了三十多个企业真实案例,机械203班本科生杜黎江表示,“在课堂上就能够看到这门课程的应用场景,分析企业案例的成功与失败,可以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现实世界与理论学习的连接,让我们对专业学习目标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上学期末,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211班前往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进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参观了全自动化汽车配件生产线、自动装配生产线和亚洲“最高仓储中心”。“以前看到的全自动生产技术都是在电视画面中和老师的PPT以及视频讲解中,这次看到实际的自动化生产线,尤其几十米高的货架上,通过机器人实现所有物料的自动化搬运与传递,很震撼,深深地感受到先进制造业需要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未来大有可为。”许天立表示,“实习带队老师杨乐既是我们的师兄,又曾经是企业技术骨干,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
学以致用 创新创业赛场“大练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级本科生钮硕硕在校四年期间,积极参与完成多项校企合作课题,带领团队开发出多款新型工程装备,考取了物联网应用工程师、3D数据工程师等7项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申报国内外专利、软著17件、发表学术论文3篇,他参与陈劲松教授科研项目研发的新型免焊接混凝土管桩快速机械连接器两年累计为地方新增经济产值约4.5亿元。2023年1月,被江西省芦溪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破格评为助理工程师职称,2023年钮硕硕入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院将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将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组织,扎实推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院将教学和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邀请企业家走入课堂和学生社团,教学工作中融入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动态及需求,教学、学工两个条口同时发力,让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中拓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学院定期举办“凌云飞渡”系列访谈,宣传在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发挥学院优秀大学生的榜样领航作用,特别是机器人类、工程图学类、金相热处理类团队近年来在省级以上赛事斩获颇丰。每个团队至少一项专业赛事,成员基本覆盖大一到大四学生,每个年级一个领军人物,高年级学生作为参赛主力设计方案,低年级学生学习竞赛流程、准备文案,逐步形成传帮带促传统,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热情高涨、蔚然成风。
学院将学科竞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竞赛辅导、实验设备、资金支持。学院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更多高水平赛事。近3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00余项,在T类竞赛和A/B类竞赛中不断传出佳绩。
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勇认为,“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机械、电气、控制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培养领导力和团队精神,这些软实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同样至关重要。”
“希望学院持续对标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使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需求链高效耦合,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副校长张元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