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日报 2016年7月29日 第二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或特长,服务地方和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淮海工学院秉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多次获得了团省委、团中央的表彰和奖励。
全面覆盖 重点突出
学校每年组建众多的社会实践团队,覆盖了“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救灾、助医”等方面,同时,每年有选择性地资助若干支重点团队,集中有限资源重点开展一批品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的“高公岛资源开发利用调查”团队,利用学院专业教师董志国博士在高公岛街道党工委挂职的机会,以他为指导教师、校团委给予经费配套,极好地解决了指导教师、实践基地、成果应用的一些障碍。学校将涉海类社会实践团队作为重要方向予以引导和扶持,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一届海洋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中,开展了“涉海社会实践项目双推会”,7个涉海项目举行了路演,向全校师生展示和介绍各自的社会实践内容,并招募专业实践队员。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从校情和广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大部分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家乡所在地就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016年约1400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建约100支社会实践团队、吸纳2000名骨干学生开展团队社会实践活动。
找准契机 校地共建
2015年,学校团委与连云港市文广新局合作组建了“全民阅读乡村行”专项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市范围内约500个乡村进行全民阅读宣讲,工作扎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荣获2015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6年,学校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全民阅读乡村行社会实践大型团队,在全市三区三县的1157个村开展全民阅读的宣讲、普及和问卷调查工作,受到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7月8日,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萤火虫”支教服务小分队师生一行12人,带着爱心募捐来的学习用品和玩具走进灌云县图河镇中心小学兴隆教学点,开展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心语心愿墙、折纸、手语操、趣味物理实验以及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入户调查等活动。图河镇中心小学兴隆教学点是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自从基地挂牌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利用缴纳的特殊团费购买了300余册儿童图书,建立爱心图书角,并首期捐献2000元设立困难学生爱心基金。
优中选优 打造品牌
基地建设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鼓励和支持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的有效举措。外国语学院赴西藏昌都的“小橘灯支教团”,原本只是一个爱心骑行的同学被左贡县的孩子所吸引,简单做了几天的支教活动,深受感触,回来后就开始着手组建“小橘灯支教团”,第二年带去了大量物资,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在学校引起巨大反响,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开展支教服务活动。
学校坚持以文育人,通过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应用技术学院在与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签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2015“传承港城非遗、品味传统经典——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2016“文化根、非遗情、中国梦——大学生非遗夏令营”等品牌社会实践活动。在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汝珍纪念馆开营的2016年非遗夏令营在开营之初便得到光明网、搜狐网、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江苏文明网、江苏省文化厅网、连云港日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