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党建动态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教育报: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双赢——记淮海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6-11-08 10:05 杜捷 周锦忠 温德育    (点击: )
分享到: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8日第8版

淮海工学院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人才培养既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符合当前社会需求,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个人发展,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与共赢。

竞赛平台 阶梯团队 人才培养高专精尖

学校各学院精心打造由博士、教授亲自指导的学科竞赛团队,从新生入校开始招募、选拔人才,形成了新老生无间断、可持续发展的竞赛梯队,通过竞赛平台,实现人才培养高专精尖。

日前,2016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举行,由计算机工程学院施珺教授指导,马翔等三位同学完成的“高校开放实验管理系统”与来自全国183所院校的357件作品同台竞技,于众多985、211高校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而这仅仅是近年来学校取得的众多佳绩之一。

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的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室内空中机器人小型四旋翼”项目喜获一等奖;机械工程学院创客空间组成的6支参赛队伍,荣获搬运工程创新创意项目一等奖。第三届“大智慧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2位同学获得国赛全国一等奖。

比赛现场也成为各大知名企业招贤纳士的焦点所在,获奖团队成员备受各公司猎头青睐。网络工程专业的沈晓斌同学曾多次在各项赛事中获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以明显优势入选腾讯公司深圳总部实习生计划,开始了自己崭新的职业生涯。

校企合作 多重培养 高校企业无缝对接

为积极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校主动瞄准本地区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三新一高”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年初,药学院开始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协商,分别与2家企业就“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思路达成广泛共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6月份,2家企业分别组织了宣讲会和双向选择面试会,最终确定了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的25名大三学生参与“3+1”人才培养计划。9月份,25名学生分别到这2家公司开始顶岗带薪实习,同时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各项学习任务。

自2014年起,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始整班招收嵌入式培养学生,学生在三年级时开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实行学校、企业“双班主任”制,校企双方共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与管理。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其上手快、能力强、素质佳等特点广受就业单位好评,成为各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

双创教育 全程渗透 多元培养立体推进

自新生入学,淮海工学院就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入学教育的必修课,在大三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上也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的重点内容,将修满创新学分作为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备要求。

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近年来,学校成立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免费让有创意的学生团队到园区进行孵化。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投入专项资金,资助学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2015年4月,由2014届毕业生王舒创办的常州海沐森软件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版挂牌上市。而王舒的创业始于大学期间,在校期间,他全程参与学校老师承担的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独立为一家保险公司开发了一套保险系统,牵头创立了一个机器人协会。近日,我校又有4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获批人社厅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大学期间,打磨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子们的创业之路变得更加宽广起来,涌现出许多创新创业成功的学子和校友,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