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党建动态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连云港日报:一米阳光,一个志愿者——淮海工学院学生冯倩的支教心路
2013-03-22 15:44 --  连云港日报   (点击: )
分享到:

 

      程雪凤   朱萍
      就算是一米阳光,也能照射进留守儿童的心房,那么,我愿意做这一米的阳光。
      难忘贵州行,贵州山山水水已然烙入脑海;难忘离别时,就算远隔千山万水,师生情依旧无法割舍。“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去支教。” 淮海工学院新闻学院大二学生冯倩说。
 
       ■ 支教
      四千分之一的机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寒假期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羊场镇的中心小学,本该冷冷清清的一间教室里却飘出朗朗读书声。冯倩和其他9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在为这里的留守儿童上特殊的“素质拓展课”。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倩在微博上看到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招募“快乐学校”支教志愿者,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都有支教愿望的冯倩为了得到这次支教机会,在准备期末考试、英语六级、第二学位考试的紧张时刻,挤出一周时间准备了报名资料,并写了2500多字的支教计划与课程设计,又经过一周的焦急等待后,她从4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50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笔者了解到,“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是由卫康公益特别支持,中国青年报、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联合主办的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迄今为止,“快乐学校”已经举办6届,近2000名大学生成为“快乐学校”的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上万人次。
 
    ■ 反思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1月18日,是冯倩到羊场镇支教的第一天,同行的队员们都很沉默,本以为要支教的学校应该是在一个贫穷村庄里的一所破旧小学,桌椅简陋,教室四处透风,大家可以大干一场,没想到眼前这所小学环境设施都较好,窗明几净,冯倩和其他队友心理隐隐有些失落。中青报的指导老师白皓好像看透了志愿者们的心思,发了一条微博,“谁说在县城里支教就不是真正的支教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体验最贫困的生活,而是要陪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寒假”,这才让大家释怀。
 
      冯倩的支教生活每天忙碌而充实。“我们从镇上集中了60多位留守儿童,每天给他们上事先计划好的各种课程。”而在每天的上课之外,他们还要帮孩子们改作业,写实习日志,每日准时开小组会议,总结一天的上课经验,直到晚上十一点后才开始洗漱就寝。
 
      在繁忙的支教活动中,冯倩和队友们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台文艺晚会,晚会的主题是“十米阳光,温暖‘黔’行”。为了准备节目,大学生们坐车从县里采购演出需要的物资,为了赶时间做舞台布景,在漆黑的夜里,十个人打着手电筒一笔一笔自己动手画,为了一支雷人舞,大学生们每天背着孩子们偷偷在操场上排练2个小时。
 
     ■ 收获
        总有温情感动你我
 
      队友中,有曾经去过贵州贫困山村里长期支教的,有负责海外义工的……有着不同经历的十个人聚集在一起,这个经历让冯倩收获很多。
 
      回忆起支教的日子,冯倩还记得和队友两两做饭的时候,因为掌握不了度,经常把米饭煮成了粥;因为条件有限,只有白菜和土豆,他们便变着花样做菜:炸土豆,炒土豆,煮土豆,水煮白菜,酸辣白菜;洗脚的时候,四只脚在一个盆子里一起洗,围在一起取暖……
 
      除了平时的上课之外,家访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冯倩和队友们会把事先在城里买好的书本、文具、衣服、鞋子带上,送给需要的孩子们。冯倩说:“我们会步行30里山路,来回12个小时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晚上八九点钟我们手拉着手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即使回到宿舍累得已缩成一团,也会感觉很温暖。”
 
      支教过程中,一位叫杨冲的10岁单亲男孩给冯倩留下深刻印象,冯倩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他家家访的情形:屋子是典型的木头房子,杨冲的母亲身体孱弱,瘦得像一根竹竿,招呼大家在火塘边坐定之后自己也颤颤巍巍地坐下,不停地用筷子搅动偎在火塘边的药罐。和后来去家访的每一家一样,热情的母亲一定要留大学生吃饭,志愿者们只得谢绝并且迅速离开。杨冲原本拎着一个大桶要去打水,见支教的老师执意要走,又负责领路去一公里外的罗家湾。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是家庭的困难并没有给这个男孩带来任何阴影,他是那么积极乐观。
 
     ■ 期待
        有机会还要去支教
 
      志愿者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变了。从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怯生生的,不敢说话,只是笑,到慢慢有了友谊。“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很活跃,课后他们会经常找我们玩耍,每天早上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许多孩子就从家里跑到我们宿舍外大喊‘起来啦!懒虫!’,然后几十双眼睛盯着我们刷牙,吃饭。”一想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形,冯倩总是笑得很开心。
 
      当看到有些孩子,因为终年不能见到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而伤心,冯倩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三年级学生田芮莹,父母在外打工,一年没有回来了,每天,田芮莹都要帮着年迈的奶奶去集市上卖菜,手上长出了冻疮,当冯倩知道她的新年愿望只是能见到爸爸妈妈,回家一起过年时,不禁心酸,只能在平时多陪陪她。
 
      尽管大学生志愿者与当地孩子的友谊仍在不断升温,但离别的日子依然准时来了。2月1日早上,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支教活动即将结束,在志愿者们坐的车子即将离开时,孩子们都来了。孩子们围在车子外面,一首一首地唱大学生们教给他们的歌,带着哭腔。
 
      在冯倩的日志中,笔者看到这样一段话:“那些孩子,就像是火塘里的光,微微亮,淡淡的,不张扬,但却是温暖和希望,我和队友们也愿做那不张扬的光,每个志愿者就像一米阳光,给一双双眼睛带去未来的方向。” 她说,今后有机会,依然会去支教,用一点烛光,去温暖孩子的心房。
 
                        2013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连云港日报  c2版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