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颜旻 通讯员 李勇)经过两年多的科技攻关,港城终于尝到了向海洋要资源的“甜头”。昨天,江苏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传来喜讯,“利用海淤开发新型墙体材料”课题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负责该课题的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顾炳伟教授激动地说,仅港口每年产生的700万方海淤量,就能彻底改变我市目前挖地取土制砖的局面,一年可节约土地万余亩。
江苏省954公里海岸线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淤泥质海岸由于土颗粒较小,容易被台风或潮流卷起流动,从而造成航 道或港池容易淤积。以连云港港为例,目前每年约产生淤泥量700万方,这些海淤基本上用于回填或直接抛到外海,利用比较单一。
如何将港口建设中的海淤“变废为宝”?2007年11月份,“海淤”课题申报省科技攻关项目。顾炳伟介绍,连云港海域海淤最大特点是含盐量大,实验中首先考虑采用淡水洗淤方法降解盐分,然而,淤泥含盐量超出了科研人员的想象,仅用淡水无法清干。失败之后,科研人员尝试最简单的方法—— — 自然风干,没想到效果极佳。由于海淤很软,制成坯体后容易开裂, 科研人员加强科技创新,尝试掺入磷尾矿砂、石屑、植物秸秆碎屑等不同掺合料,最终解决了海淤砖坯在成型、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转入试生产过程中,“海淤制砖”实践受到了一些挑战。在把同批次砖坯放到两家窑场试烧时,一家成功,另一家则全部报废。科研人员多方查找病因,原来两家窑场烧砖工艺不同。经反复研究发现,临海且烧制工艺达到要求是“海淤制砖”产业化的关键。最终,项目组与赣榆海头窑场约定,每年烧制900多万块砖。令人激动的是,海淤砖 强度等级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砖块,完全符合多层及高层节能建筑使用需求。
顾炳伟算了一笔账:如果700万方海淤被完全利用,可以生产海淤砖28亿块。若根据农田整理需要按每亩取土300方(取土深度45厘米)计算,28亿块标准砖需利用黏土420万方,目前我市每年黏土取量400万方左右,若这些黏土全部从耕地开挖,则每年需取土14000亩。
来自同济大学国家重点材料实验室等科研院校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体水平国内领先。据了解,目前已有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窑场在积极联系利用这一新技术。
来源:连云港日报 2010-07-29 第A01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