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考试,不为学分,不为文凭,只为充电。
上班族清晨五六点起床,就为听完课再去上班。
他们是从网上“淘课”的一族,他们听的是麻省理工、耶鲁、哈佛、牛津、剑桥等欧美名校网络公开课,有人说,这从反面折射了中国大学教学的现状,也反映出我们对洋高校的盲目推崇。事实到底是怎样的,笔者进行了调查。
□ 朱萍 陈晓艳 网络,揭开洋名校神秘面纱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来说,能够进入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亲耳聆听教授讲课,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但最近,通过发达的网络技术,零距离聆听这些大学的课程已经变成了可能。
一位网友在网上戏谑:大家不要再去西太平洋购买假文凭了,上网吧。近段时间,从网上下载、观看耶鲁、哈佛等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成为了一种网络新潮流,无论是网易,还是新浪,或是搜狐的页面,只要你找到“视频”一栏,再打开“公开课”,就会发现,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展现在你面前。欧美名校网络公开课按时序、类别、热门程度,完整地出现在网页上,随意点开其中一节课,你就可以在线收看英文授课配中文字幕的课堂内容。
以网易为例,网易公开课的全称叫“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根据网友的点击率,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更新。
首批上线的公开课视频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多个领域。笔者观看了点击率较高的《哲学·死亡》课程视频,一位看上去潇洒不羁的教授盘腿坐在讲台上,从人的本质:二元论与物理主义开始谈起,一直谈到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中对灵魂是否存在、是否永恒等,滔滔不绝。
港城“淘课”多为高校人
对许多人来说,最初接触公开课的目的多为练习英语。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大二学生李书影接触网上公开课已经有三年时间。据她回忆,最初的网络公开课并不像现 在这样“风靡”,当时的网络公开课多是英文版的,一些名校课程也曾散落在一些小型网站和论坛上,因为语言问题,乏人问津,直到去年,这些课程经网络字幕组的翻译,才得以在国内大范围传播。
笔者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或多或少地看过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以大学生和准备出国的学生居多,还有的人虽没有看过,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对此都有所了解,尤其是教师,经常听学生在一起讨论;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对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一无所知。在接受采访的多位大学教师和普通网友中,对于此类在网络上传播的公开课视频都表示了赞赏和肯定。他们认为,这种公开 课视频,是现代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对扩大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思想的交流都有好处,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现代的大学教育,不管是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还是扩大大学自身的影响,都是有好处的。
“以前从没想过可以听到哈佛的课。”李书影因为是学习经济的,所以比较关注西方经济学、博弈论等课程,对于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她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心得,比如哈佛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老师通常会给出多种选择,而从来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老师所做的只是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想明白,哪种答案、方式最好。李书影认为,外国课堂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引导”式教育 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而我们的大部分课堂常常是老师单方面唱主角,讲给感兴趣的学生。
网络听课,不能代替日常学习
也有高校教师认为,网络公开课的风行,一方面是学生求知欲在网络开放时代的释放,是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有效补充。但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相比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客观性,人文社科则往往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密切相联。
在笔者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人希望通过网络公开课练习英语、补充专业知识,也有少部分是出于个人爱好。对于公开课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也表现得很理智。
他们反映,学知识并不是听这些课程的最主要的目的,了解上课的氛围、同学间的讨论、教授的启发才是最重要的,不用太较真里面的内容,需要了解的是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学习他们自由思考的批判精神。
淮工教师马志同也建议,网络课程不同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开阔视野,大家在看网络课程的同时,最好能找到这门课程的大纲,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在学习时,也不要全盘接受教授的观点,要学会质疑。此外,美国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充满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准备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这些都能够在网上公开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中国学生应逐步适应和融入美国的这一教学方式。
网络公开课,“冲击”国内教育理念
据报道,名校公开课在国外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开放学校课程。这个项目雄心勃勃,打算将几乎所有学 院的教学资料都免费放置到网络上,预计耗资1亿美元,历时10年完成。2008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成立,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入这个行列,包括斯坦福、耶鲁、哈佛等名校。
名校公开课的风行,也给我们的高等教育界带来了启发:中国的大学教育能否也主动走出围墙,让更多的人见识知名大学的水准与风采?马志同平常也喜欢在网络上浏览名校公开课,他说,我们的高校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其实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打破高校的围墙,让更多的人通过其他形式享受到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从目前网络公开课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这样的方式对于国内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不久前,一段“复旦80后女教师讲课视频”也在网络上走红,但有所不同的是,这段视频来自学生自己的拍摄,并上传到土豆、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而这样一段看起来极其简单的视频,却由于主讲教师陈果风趣、睿智的语言,良好的个人形象受到了网友的欢迎,不断被人点击、下载。
一些学者认为,国外名校制作、推广课堂视频的方式很值得中国大学学习,现在国内高校的精品课程所用的教师介绍图片往往是教师的大头照或者生活照,而耶鲁公开课视频在宣传时所用的照片往往是实地拍摄的课堂照片,国内高校在拍摄、传播上往往依靠教师自己去做,而国外是学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去做。
淮工国际学院的胡老师则表示,多样的教学方式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拿《博弈论》来说,在传统意义里,博弈论应该是运用在分析竞争中,但是在这门课里,它指普遍意义上的战略研究,甚至可以运用于教育,老师希望学生和自己配合,本身就需要战略。在每次听完课后,她都会对教育方式产生一些新想法,当带着这些想法重新投入教育工作时,就会发现和学生交流变得更容易了。
来源:连云港日报 字数:2631 2011-04-14 第C01版:教育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