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生物技术系徐军田博士的科研之路
□ 朱萍 张兵
2012年5月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高浓度二氧化碳和高光协同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子刊上。作为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淮海工学院生物技术系徐军田博士,记者见到他时,仍在实验室里继续自己的实验。
在国内,一年中能够问鼎《气候变化》的同类题材论文只有个位数。6月5日上午,淮海工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做出“聘用徐军田为校内二级教授,并给予10万元科研奖励”的决定。二级教授是仅次于院士待遇的教授级别,在徐军田之前,学校只有4名二级教授,徐军田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与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潜心科研分不开。
■ 缘由
世界性的热点
徐军田说,2008年汕头大学博士毕业后,他进入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任教。工作第一年,学校就给他配备了个人实验室,这让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实验室建设期间,为了不耽误徐军田的科研工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淮工支持他继续跟随博导高坤山教授,进入厦门大学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科研。
高坤山教授在日本一次高规格学术会议上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选题:当时,海洋酸化问题研究得非常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浓度升高后二氧化碳融入海洋,降低海洋的PH值,从而引起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的初级生产力,这样的现象会对地球和未来产生什么变化,这是近十年来海洋领域研究的热点,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科学》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都在进行深入探讨,但众说纷纭,甚至同样的实验过程会出现相反的结论。
■ 进行
庞杂的实验
面对热点问题,徐军田所在的课题组经过讨论,想到了实验重要因素——光强,即是否在同样的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论是因为光强的不同。为了印证大家的推论,徐军田翻阅许多权威资料,果然发现一些端倪。在随后的近3年时间里,徐军田为了增强课题组推论的可信性,选择了3样具有代表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浮游植物,并为每一种都设计了5种的光强梯度,两个二氧化碳浓度,来模拟海洋酸化过程中不同分布深度浮游植物接受光强的水平。
因为实验过程中样品处理非常多,并且每24小时要全部更换一次培养基,所以徐军田每天都守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每个实验都持续至少半个月以上。谈起实验的具体过程,徐军田笑言:做实验非常辛苦,因为一半是脑力活,另一半是体力活。从2009年初,开始准备实验、进行预备实验,到正式开始实验,时间已经到了2010年的11月份。
发表学术论文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徐军田所在的课题组在进行模拟实验后,得出了与之前推断相同的结果,但在真正的海洋环境中,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徐军田说,海洋环境瞬息万变,没有经过真正的航次实验,仍然无法确定课题组的实验结论。通过导师的其他项目,课题组的同事们出航进行航次实验,两年间在我国南海海域进行了多次航次实验。
这期间,徐军田的导师高坤山在一次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公布了实验的初期结果,尤其是海洋酸化与光强的观点引起了许多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极大兴趣,会后,美国南加州大学、德国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的两位专家主动提出合作,进行后续的实验,最终得出精确可靠的研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后随着海洋酸化的严重,海洋混合层变浅,代表初级生产力的浮游植物接受的光强越来越高,海洋酸化的负面效应越发明显,这将极大地影响海洋生物的未来。
最近,徐军田还在厦门大学做后续实验,同时又有了新的突破点。
■ 常态
教学与实践
徐军田长期从事藻类光生物学的研究,现在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各一项。
在淮工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徐军田是学生心中的“军哥”。上课时,他用精心制作的PPT、严肃的科研态度折服学生,课后,他又是和学生无话不谈的好兄长,打篮球、玩三国杀是他和学生的最爱。现在读大四的钟志海,已经跟着徐军田做了两年多的实验,他告诉笔者,徐老师最让他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他对待实验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现在,钟志海在徐军田的影响和带动下,已经考取了汕头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海洋专业。学生徐海龙则说,徐老师上课从不照本宣科,在讲课本的理论知识时,他会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讲科研时,又特别喜欢举鲜活的例子,告诉学生当今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
除了实验和授课,徐军田还致力于港城海洋经济的发展。他说,自己原来的专业方向是大型海藻的研究,尤其以经济藻类和灾害藻类为主要内容。这几年,他协助同实验室的李信书老师筛选出优质高产的条斑紫菜新品系10余株,平均每年推广养殖4到5万亩,亩增产约20%。最近,他和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从广东引进龙须菜品种07—2,这是耐高温高产的新品种,琼胶的含量也较高,现在新品种的引进工作还处在实验阶段,如果实验成功,准备在连云港海区进一步大规模养殖。
2012年06月11日 连云港日报 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