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网:2017年7月17日 11:26:50
完善地方海域物权保护制度,以法助力江苏海洋大学创建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调研海域物权保护制度
淮海工学院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一所海洋特色鲜明、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建校三十余年来,全校围绕海洋特色发展各学科教学,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海商法教学学科优势明显,学院常年担负地方涉海立法工作,更是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协助起草的《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在2016年12月2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2017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为了检验《条例》实施6个月来的实际落实情况,弥补海域物权现有制度的不足,探索海域物权保护制度的新模式、新方法,淮海工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积极开展2017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总要求、总方针。在院团委的牵头、院党委的支持下,以15名学生为基础、以李敏、赵科学两位相关领域专家博士为核心的海域物权保护制度调研团队正式组建。
本次调研紧紧围绕四个主题:“调研海域使用权出让、确权、使用、流转等法制化管理”、“海洋牧场法制化管理”、“休闲渔业(娱乐渔业)管理制度的缺失”、“海域依法使用与海洋环境依法保护”。法治主题突出,海洋特色鲜明。通过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并收集各类数据、对行政者和相对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类整理装订问卷卷宗、收集相关的地方立法建议、海域使用权法制化管理方面的各类有关资料,特别是对原始资料、一手材料、案例资料的收集等。
调研团队在二十多天时间里,分别调研走访了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赣榆区海洋与渔业局、灌云县海洋与渔业局、徐圩新区、高公岛港、燕尾港、下口港、西墅边防派出所、高公岛边防派出所、海州湾旅游度假区、中国海监连岛执法基地和沿海各街道乡镇渔村,兼顾了市局和县区、海港与河港、海上和陆上、行政者和行政相对人,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研究海域确权面积,流转案例,侵权记录、寻找海洋牧场法制化管理缺陷、深挖发展地方休闲渔业的瓶颈和梳理海上环境保护的现状,为后续的论证和科研打下基础。
下一步,调研团队还将进一步分析整理采集的原始数据和谈话内容,希望以此找到完善海域物权保护制度的突破口,为地方乃至全省全国立法提供借鉴,规范海上物权制度,保证海上生产建设和经济秩序的稳定,服务于沿海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战略,也为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