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日报2018年1月8日A17版
2016年11月14日晚,淮工艺术楼报告厅里传出一阵悠扬的歌声,这是该校化工学院元素歌会决赛的现场。此时一位歌手轻拨琴弦,深情地弹唱:“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台下观众边听着边和着节拍,音乐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表演者叫苏恩军,是淮工化工学院2015级学生,“朴默”乐队的创始人,曾获得校新秀歌手大赛金奖,连云港市“欢乐歌手大赛”三等奖,以及“中国新歌声”连云港区十强等奖项。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使得他不断前行,去往更大的舞台。
高三首演原创歌曲《追梦》
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苏恩军是个音乐达人,作词、谱曲、弹唱样样精通,获得了许多校内校外的荣誉。但他说,一路走来,让他印象深刻并不是获得多少成就,而是面对一次次困难仍然不放弃的过程。
苏恩军儿时便与音乐结了缘。在亲戚长辈的印象中,他从小就对唱歌展现了一定的兴趣和天赋。每当伴奏响起,即使是不熟悉的歌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有时,一首新歌听第二次我就能跟着旋律放声唱了。”苏恩军说道。到了初中,苏恩军更广泛地听歌。父母买过的歌曲碟片,电视上的音乐频道,还有收音机的音乐电台都是他听歌的途径。苏恩军家里的房间至今还摆放着许多老旧的碟片,这些旧物记录着当时他学唱流行歌曲的时光。当同龄人争着要买各式玩具时,苏恩军只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吉他。
“我那时的偶像是陈楚生,他和我都是三亚人。”从陈楚生身上,他开始关注吉他弹唱的表演形式,并逐步地自学吉他。他买来学习吉他的理论书籍,从吉他的调音、六线谱的记谱到和弦左右手的协调,苏恩军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解读、学习着。
升入高中后,苏恩军自学吉他的热情不减,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优秀的吉他弹唱作品,继续学习吉他基础知识,并开始研究吉他乐理。他还和两位同班好友组建了一支小乐队叫“同分异构体”,“每当我学会一首新的谱子,总会和他们分享。”
步入高三后,苏恩军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高考的准备中。苏恩军一直有个遗憾,“没能在学校的舞台上展现过自己。”后来适逢学校举行元旦晚会之际,他便报名参加了。对此,苏恩军的父母并不同意,认为这样会影响他的复习。苏恩军无法说服父母,于是创作了一首原创歌曲《追梦》,《追梦》渐渐在校园里传播开来,校长听后深受感动便特意允许他登台演唱。那天晚上,苏恩军唱到:“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梦想,都希望能冲出黑暗,看到希望的曙光。”
大学组建民谣乐队“朴默”
这首《追梦》便是由苏恩军组建的乐队“同分异构体”的成员一起弹唱的。高中学习紧张,乐队并没太多的排练的机会。毕业后,虽然“同分异构体”解散了,但苏恩军的音乐梦想仍在前进,他也将组建乐队的想法带进了大学。
“想组建自己的乐队,首先要让同学们认识我。”大一上学期,苏恩军报名参加了校新秀歌手大赛并获得歌手组金奖,那是他在学校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在之后的元旦和毕业季期间,许多二级学院会举办各式晚会,苏恩军积极争取登台演出的机会。这些晚会锻炼了他现场弹唱的能力,他的名字也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师生知晓。此外,苏恩军加入“pole star音乐社”,并认识了许多歌舞艺术类社团的成员。
大一下学期后半段,他开始为组建乐队“招兵买马”。苏恩军事先向曾组过乐队的学长了解到,电音和金属类的乐队不太受师生欢迎。深思熟虑后他确定了乐队以民谣风为主,取名为“朴默”,象征朴实无华、默默努力。苏恩军依靠已有人脉圈子,发布组建乐队的启示,随后陆续有三位伙伴加盟“朴默”。“我们四人恰好擅长的乐器各不相同”,苏恩军提到,一把吉他、一支琵琶、一架手鼓和一副电子琴,这是“朴默”最初的形态。“朴默”的诞生,让苏恩军兴奋不已,但是乐队在磨合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成员时间的难以协调,以及没有固定的排练地方都是困扰苏恩军的难题。对此,制定成员空闲时间表,“蹭地方”排练,是“朴默”四人组的应对方式。苏恩军说道:“为了找能排练的地方,淮海园每个角落都被我们寻了遍。”
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室内场馆是他们“蹭地方”的首选。“有一次在体育馆排练,被老师发现而赶了出来。”提到这段经历,苏恩君哭笑不得。他们也会选择户外,操场的草地上,爬满青藤的亭子里……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冬天,体育馆南边的喷水池干了,我们便坐在里面的台阶上排练,除了冻手倒没什么。”苏恩军眼睛弯成了月牙,再大的困难在他这都叙说得平淡。
经过多次小型晚会的演出,“朴默”的民谣风深得学生喜爱的同时,也得到学校老师的赞赏支持,乐队能够登上了学校大型晚会的舞台。而苏恩军和他的团队也被校外人士熟知,商演、驻唱、参加livehouse等,“朴默”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
录制九首原创歌曲源于生活
在这两年多的大学时光里,让苏恩军感到充实、有成就感是可以做自己的原创歌曲。迄今为止,他已经录制了《寥寥几人》等九首原创歌曲,虽没有正式发行,但他时常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我计划毕业签约工作室后再发行。”他表示发歌这个事急不得,以前只是迫不及待地想展现自己,但现在觉得一个人实力硬了,自然能写出更多的词曲,唱出更好的歌。
而谈到这些原创歌曲的创作灵感,苏恩军说道:“它们,都源于生活。”如《家》的创作,便来自一段兼职的经历。大一的暑假,苏恩军没有回到海南的家,而是在连云港谋求了一份兼职。“我和父母赌气了,我想证明自己能独立生活。”而兼职过程并不如意,工资很少,生活寂寞,他想父母想回家。思乡之情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由此写成了《家》。2017年元旦晚会上,苏恩军唱到:“人海茫茫,我离开了,长大的港湾;安静夜晚,灯火阑珊,不经意想起妈妈模样。”真挚的词不禁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作词作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获得心灵的启迪。”
苏恩军写过《过客》,是与女友分手时的悲伤难以释怀;写过《朴默朴默》,是想到毕业一刻,乐队成员终将分离,再难相见;写过《如果还有你》,是纪念大学韶光,纪念在淮海园里生活的日子……好友朱润东评价他道:“他是个做事认真、上心的人,他为音乐的梦想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近三年的大学时光中,苏恩军学习完当天的课程后,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到连云港大政音乐工作室的排练房,练弹练唱,不知疲倦。谈到将来的打算,他说:“我想毕业后,先做音乐。人生没有多少个20年,我要抓住这精华的时间。”常人或许无法理解苏恩军和他的梦想,但是他自始自终,一直默默努力地实践着自己的选择。
回顾苏恩军的音乐之路,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元旦“追梦”,组建“朴默”,驻唱商演、倾力创作,难以数清他付出了多少,但他不后悔。他坦言,追梦路上,他仍不断地练习,创新,他希望自己能做出好的专辑,能将自己的作品,情感分享给亲人、朋友和所有喜爱音乐的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