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日报2018年8月31日A2版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通过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开展各种关爱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连续多年在江苏省高校资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2017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因工作成效突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
精准施策 覆盖全面
淮海工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来自西部贫困地区和苏北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5%左右。学生资助面广、量大,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学校建立“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工作体系。学生能够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费减免等形式的资助。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淮海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建档工作实施办法》、《淮海工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学校每年在新生报到时均开辟了绿色通道。2017年在新生报到期间,为702名新生办理缓交手续,缓交金额531.62万元;为8名学生提供了免费公寓用品;为30名特困生发放生活用品及慰问金1.44万元;与图书馆共同为20名新生提供免费教材,确保了所有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报到,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每年开展“送温暖、送棉衣”活动,2017年通过招标购置羽绒服245件,举行“送温暖、送棉衣”——羽绒服发放仪式,深受社会及全校师生的关注与好评。
精准帮扶 排忧解难
学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凡家庭遇到灾变或个人生病的学生均可获得100-2000元不等的临时补助。对于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孤儿、单亲及低保家庭子女实行学费减免。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发放伙食补贴。为入伍或退役学生办理应征入伍学生学费代偿。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学校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2017年,先后有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八巨药业有限公司、连云港世博设计研究院、江苏中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银行、海郡律师事务所、事百世公司等分别提供资金设立奖助学金,资助额达55.1万元。全校全年用于助困的金额达4000万元以上。
作为受资助学生、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生计141班班长苏东同学,大学四年来连续获得七次校一等奖学金,并两度荣获校“三好学生”的称号,2015-2016学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和江苏省“活力团支部”的称号。像这样贫困学生在受到资助后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案例在学校比比皆是。
精准育人 成效初显
学校每年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牵头在全校开展以“珍爱信用,诚信还贷”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对贫困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多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都能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出了相当突出的成绩。
张冬冬,他曾经大学几年的学费大部分依靠因成绩优秀获得的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加上寒暑假的兼职来维持。2017年创办连云港市剑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小棚虾的养殖与生产及贝类新品种的苗种繁育与养殖,该项目获得2017年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称号。
应用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贫困学生范常珍,2016年她去兼职上班的路上捡到一个包,里面有近六千元现金、一部手机及一些重要证件。想到失主一定很着急,她立刻赶到派出所,将包交给了警察。
机械031班的吴陈新,他来自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在接受了学校关心和栽培之后,他意识到学院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很多,他就把自己获得的奖学金一部分拿出来帮助其他困难学生,从一名受资助者变成了一名捐赠者。毕业十年,他从一名企业普通员工奋斗到生产技术部门副主任、主任和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