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聚焦党的二十大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海洋报:激活潜在能量 开拓蓝色空间——全国首届区域海洋高质发展论坛侧记
2018-12-14 16:50 张向冰  中国海洋报   (点击: )
分享到:

中国海洋报2018年12月13日A3版

通讯员 张宏远

近日,全国首届区域海洋高质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来自全国的100余位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如何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促进海洋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据介绍,江苏海洋经济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既有独特优势和自身特点,也存在客观劣势和不足。江苏省海洋经济协会理事长、原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汤建鸣在题为《推进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析和思考》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优化提升现代海洋渔业,着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加大海洋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

如何加大力度推动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盐城师范学院教授、江苏沿海发展智库研究员郝宏桂认为,江苏沿海地区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是培育江苏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抓手。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以来,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与沿海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海洋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主要体现为港口型经济没有真正形成。因此,要提高海洋及相关产业、临海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吕永刚研究员指出了江苏沿海区域交通“短板”。他认为,高铁缺失是江苏沿海的“痛点”。随着江苏沿海逐步纳入全国高铁网,高铁效应将塑造更强的“经济密度”,形成更短的“时空距离”,推动更紧密的区域“市场联系”。此前,江苏沿海在空间、生态、枢纽、海洋经济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和特色特质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而在高铁“酵母效应”作用下,江苏沿海一系列潜在优势开始被唤醒、激活,必将在未来迸发巨大的能量。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湛研究员认为,上海是长江经济带支撑枢纽平台,要通过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要突破地域空间限制,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辐射功能,合作发展海洋经济。

浙江是我国海洋经济强省,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在主旨发言时认为,海域经济是海洋经济第一步,海域经济是一个新概念,它包括海湾、近海、大洋、全球。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教授也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中国要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大空间的海洋经济发展合作。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