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聚焦党的二十大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化工报:深耕精神文化沃土 涵育师生德行情操——淮海工学院打造“海味”大学文化纪实
2018-12-11 16:50 杨雪英  中国化工报   (点击: )
分享到:

中国化工报2018年12月7日52-53版《文化建设》专刊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血脉。多年来,淮海工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学院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深耕精神文化沃土,涵育师生德行情操,着力构建既有深厚底蕴又富于鲜明海洋特色的大学文化。

积极谋划 做好文化顶层设计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程,将其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资金上大力支持,推进上规范有序,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

及时制订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学院在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就学院文化建设制订了专项规划,对未来5年学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和组织条件保障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科学淮工、人文淮工、绿色淮工、和谐淮工的学院文化建设目标,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十大工程”,即精神引领工程、形象塑造工程、内部治理优化工程、教风学风建设工程、学术文化培育工程、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精品文化塑造工程、网络文化建设工程和部门文化培育工程。《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与《大学章程》、学院“十三五”规划共同构成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位。学院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院文化建设,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学院各项工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学院党委制定了《淮海工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方案》从理想信念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课建设、师德建设、主题教育等13个方面明确了工作任务,并确定了责任部门。学院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意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设计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是学校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手段。经过精心设计,学院于2016年启用了形象识别系统。系统设计以蓝色作为主色调,体现学院海洋文化特色,将学院的核心价值通过视觉形象设计传达给公众。系统对学校相关元素的应用做了详细规范,要求各单位对标识、颜色、样式等内容规范使用。按照系统中的设计和规范,学院逐步对办公用品、事务用品、会务用品、导视系统等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形象。

打造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2017年5月,学院整合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等学院与学科资源,打造海洋经济与文化学科平台。平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立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文化与法律等为研究导向,致力于为国家特别是江苏省和连云港市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管理、海洋文化与法律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平台加强海洋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海洋文化宣传工作。

积极参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2012年,学院与江苏省文联共建了全国第一个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6年来,研究院在开发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影视剧制作发行等方面成果丰硕。在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中,研究院张琦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商道天问》成功入选。2017年,学生作品荣获全国大中学生第六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2018年第七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学生作品获得铜奖,学院再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深掘内蕴 形成完整价值体系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气神,是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对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近年来,学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把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彰显大学内涵、反映校园文明的应有之义,积极从学院办学历程、历史积淀中深掘内蕴,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校风、校训和“淮工精神”。

学院建校30余年,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献身的校风,严师尊道、明德至善的校训,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些精神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来,学院瞄准江苏海洋大学新目标,开启了恢复综合性特色大学的新征程。新的目标与任务迫切需要凝聚更有时代特色、独具淮工特点的新时期“淮工精神”。历时1年时间,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集了新时期“淮工精神”表述语,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10余场。2016年11月底,学院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新时期“淮工精神”表述语——勤勉自强、敬业奉献、山容海纳、守正求新。新时期“淮工精神”,具有学院特色、港城特点、时代特征,形成了培养“大人”、弘扬大德的文化气质,有效凝聚了广大师生的智慧和情感,也必将成为学校继往开来的共同思想基础。

凝炼特色 打造鲜明海洋文化

近年来,学院整合学科资源,倾力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四大涉海学科群,形成了综合框架、工科主体、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在推动学科体系打上深蓝底色、科技创新朝着深蓝发力、科技成果带上浓浓海味的同时,积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打造富有海味的校园文化。

推出“蓝色”文化产品。为声色并茂地展现学院的发展历程,凸显学院浓郁的海洋文化,学院于2017年组织人员编印了学校新版画册、宣传册,并组织专业团队摄制了《蓝色畅想》《扬帆起航正当时》《我的梦》等多部学校宣传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良好形象。两年来,在校园主干道制作大幅关于“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党爱国、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建海洋大学等内容的宣传画。在宿舍楼、食堂、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共设计制作张贴500余幅宣传画,在食堂张贴1000余张桌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海洋文化宣传教育覆盖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推进海洋文化景观建设。学院在对校园空白地段、广场进行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同时,积极融入海洋元素,不断提升校内雕塑和景观的文化意蕴,增强海洋色彩。学院在对图书馆进行改造升级、进行楼宇建筑及新建景观工程命名工作时,均围绕海洋展开,使图书馆内部、新建景观名称具有鲜明的学院特色和浓郁的海洋气息。2018年,学院还围绕海洋文化、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等主题,组织近千名师生对校园主要空白围墙进行手绘创作,紧扣海洋主题,展示精卫填海等海洋传说,展现海底世界、海洋生物、海洋风光、人海和谐而居等主题,生动形象地宣传海洋文化、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引导广大师生了解海洋、关爱海洋,共同唱响蓝色畅想曲。

加强海洋类学生社团建设。学院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实现海洋意识教育的广泛覆盖。目前,学院有蓝色海洋协会、水族协会、小企鹅海洋保护协会、生命海洋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海洋科普协会、海洋工程与技术协会等10余个涉海类学生社团。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我国海洋宣传日。从2016年起,学院每年6月份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海洋科技文化节,宣传海洋意识,传播海洋文化。

积极开展海洋类学术交流活动。秉持打造海洋特色校园文化理念,学院积极开展海苑论坛、蔚蓝探索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学院举办蓝色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优秀校友等,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培训和学术讲座。截至目前,蓝色大讲堂已经举办10余期,培训和讲座涵盖了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战略、海洋文化等方面内容,为在校师生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增长海洋知识提供了平台。

广泛开展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早在2007年,学院就建立了海洋馆,收藏各类生物标本1200多号、矿石标本800多件,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海洋科研与教学于一体。2016年,学院遴选优秀学生组建“小海鸥”志愿讲解团,负责海洋馆讲解工作。如今,参观海洋馆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2016年11月,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在学校设立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基地设立以来,学院依托海洋馆、涉海科研平台等资源,发挥学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广泛开展海洋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策划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在普及海洋知识、塑造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增强公众海洋意识等方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