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聚焦党的二十大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新华日报:申欣:生命问源,破译海洋生物“家谱”
2019-10-31 10:23 王拓  新华日报   (点击: )
分享到:

新华日报2019年10月30日第13版:科技周刊 星光

通讯员:陈晓艳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在江苏海洋大学教授申欣眼里,研究好海洋,特别是研究好海洋生物,才能更好地利用海洋、经略海洋,让这个蓝色星球可持续、健康发展。

和海洋结缘,来自幼时的憧憬。“我出生在内地,小时候就对海洋充满了无限向往。”在申欣幼时的小脑袋里,充满了“浩瀚的海洋到底什么样”“里面是不是有东海龙王”“龙宫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之类的问题。

2002年,申欣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攻读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生。“站在中科院海洋所门口,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大海,看着第一海水浴场,心情无比激动!海浪轻抚着沙滩,整个人都陶醉了。”申欣说,从中科院北京研究生院回所第一个月,他就参加了黄、东海航次调查,第一次出海就在船上呆了整整60天。“中间经历了台风、晕船、大浪等各种考验。”

现在描述起当时的生活,申欣还颇为陶醉——第一次见到漂亮的飞鱼,可以飞到甲板上的鱼;第一次见到海豚,他们欢快地追逐着考察船,久久也不肯离去;第一次见到一米多宽的大海蜇,三五个人才能拖出海面;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形形色色、叫不上名字的海洋生物。“真的特别兴奋、特别开心!再苦、再累也完全不觉得。”

虽然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但艰苦的工作环境是海洋研究的常态。申欣在参加长江口海洋资源调查时,条件非常艰苦。“渔船睡的地方只有半米宽,仅仅能躺进去,门板一关就像一个小衣柜,翻个身都很困难。”他说,由于船小,晃动很厉害,几乎所有人都晕船了。吃一口饭都会吐上好大一会儿,但没有办法,吃了吐、吐了还得吃,胃里翻江倒海、十分难受,但每到一个调查站点都要强撑着爬起来,拖网、分拣、计数、装瓶,白天晚上从不间断,工作非常繁重。

“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将家谱不明的生物分化搞清楚。”申欣经常这样生动地形容自己的研究是给海洋生物“编家谱”,他的许多研究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申欣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星虫动物门应并入环节动物门;创建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阐述自己的研究时,申欣总是不忘调侃“皮皮虾”这一物种,原来它与大家熟知的“虾”(对虾)其实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在夏季,申欣又提到:“苍蝇蚊子被称为陆生甲壳动物,与甲壳动物虾蟹类,在进化上有着共同的起源。”

申欣是国内海洋科学领域首位入选“香江学者”的科学家,也是江苏海洋大学首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研究这些类群的遗传背景、基因组成、碱基偏好、选择压力、基因排列,以及相关生物类群的生物进化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地球的表面被71%的海洋所覆盖,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同时,海洋还是资源的宝库。”申欣说,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脊椎动物也不例外。所以对于海洋生物的研究非常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知道海洋里到底有哪些生物,它们是怎么发展演化的,极端环境的生物,如深海生物是怎么起源的。“这也是当今国际上海洋生物学研究关注的热点。由于生态污染和环境恶化,很多海洋生物在我们认识它们之前就已经灭绝,所以海洋生物家谱的研究就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