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2022年6月23日
江苏海洋大学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1600余名。2013年8月,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向海转型步伐
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江苏作为海洋大省,区位优势独特,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省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江苏“蓝色动力”海洋经济强劲,2021年江苏实现海洋生产总值(GOP)9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为近三年最高。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10.2%。《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获国务院批复,省委、省政府出台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我国海洋事业和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迈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也为江苏海洋大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苏海洋大学作为中国第七所、江苏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在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紧紧抓住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江苏沿海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了《江苏海洋大学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5)》,提出建设国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发展目标,明确了“扎根淮海,面向黄海,辐射沿海,走向深海”的服务面向。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进行了学院和学科专业调整,重组成立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海洋工程学院,增设遥感科学与技术、海洋信息工程等涉海专业和专业方向,努力打造“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的学科专业体系。在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正在积极打造江苏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江苏海洋大数据中心、海上综合试验基地等共性支撑平台建设,不断夯实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十四五”时期,学校坚持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为主线,立足新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服务海洋战略专业竞争力日益彰显
江苏海洋大学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聚焦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需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谋划、科学布局,深入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加强涉海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扩大涉海专业覆盖面,增强涉海专业办学实力,全力推进“向海”转型。海洋科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等4个学科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水产、海洋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和药学等5个学科被列入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学科。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4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8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10个江苏省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学校逐步形成“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与新材料”“海洋信息技术与智慧应用”等特色专业群,“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蓝色专业体系日臻完善。
强化五育并举大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认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以《江苏海洋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为统领,把“五育并举,全面重构人才培养新体系”作为推进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项目。2020年,基于OBE理念和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专业认证要求,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二阶段+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架构,反向设计课程地图,重塑对学生价值观念、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具有清晰映射关系的一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增加课程设置的柔性和开放性,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特色。大力推进通识教育2.0版建设,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海洋知识教育等通识教育改革。配套出台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实施方案,确定每周三为劳动日,积极探索“1+N+X”劳动教育新范式,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校聚焦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个维度,进一步增加本科生转专业机会,推行辅修学士学位制度,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创新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实施学业预警、严格毕业审核等,加快构建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和质量长效机制,积极营造“教”与“学”的良好生态环境。
学校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校内外相结合、一二课堂有机融通、学校教育与企业社会参与紧密链接的多维协同育人体系。积极探索“专业+产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产业学院7个,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省级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3个、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0试点项目6个。实施“领航计划”,依托创新创业学院,跨学科组建“智能制造”领航实验班和创新创业“求是班”。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获得教育部批准,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实施。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中国海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10余所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以课程考核改革撬动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发挥考核的评价、激励和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向未来,江苏海洋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处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紧密对接区域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