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日报 2023年3月17日 文化周刊

“原来,在中国,做好事就叫‘学雷锋’,让我非常震撼。”俄罗斯的留学生YANA说道。3月8日,在江海大艺术设计学院一楼展厅,“雷锋,永恒的精神坐标”主题海报展正火热举行,并迎来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洛哥等国家的部分留学生观展,他们之中,大部分也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是名副其实的“洋雷锋”。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江海大艺术学院特别组织了此次展览。现场的100多幅作品均来自视觉传达设计19级和20级学子的课程作业。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极富创意的视觉语言、精彩的文案,诠释出当代青年人心中不同的雷锋精神内涵,也让这群来自异国他乡的“洋雷锋”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文化魅力。
百余幅学生习作 可视化呈现“雷锋精神”
在江海大艺术学院一楼展厅,各式各样“学雷锋”的主题海报张贴其间。部分作品已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上获奖。一大早,来往的师生和工作人员不时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忠于革命忠于党,是刻苦钻研、矢志奋斗,是崇德向善、友爱互助……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此次主题海报展中,江海大艺术学院的学生用自己的纸笔,绘出了100多幅他们所理解的雷锋精神。
“设计花了大概两周左右,但搜集资料和构思过程却费了不少工夫,就想着该怎么用视觉性的符号语言,去对雷锋精神进行平面解读。”视觉传达专业大三学生张芳冰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她的一组作品《雷锋精神永相传》中,并没有直接从雷锋自身形象入手,而是以“最美守岛人”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最美教师”张桂梅,以及“最美书记”黄文秀为画面主体,“奉献”“无私”“信仰”3组词语贯穿整个海报,背景里则穿插3组人物的场景素描和语录摘抄。“我在每组人物身上分别点缀了梅花、康乃馨、向日葵等3种花束,也是为了寓意这3组模范典型的人格品质。”张芳冰介绍。作为同班同学的张贝贝,同样以于新辰、袁隆平、张桂梅3位楷模为阐释主体,以插画风的美学格调,彰显了设计巧思。
“我们想表达的感受就是,中国大地上一直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是他们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广阔大地……”张贝贝说,“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雷锋精神既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也是做事的一种信念和责任。
九位留学生手绘雷锋 誓言要做助人为乐的“洋雷锋”
“这是站在彩虹里的雷锋!”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欣德高兴地挥动着自己画的“雷锋形象”。3月8日下午,在海报展的一侧,在摆满马克笔、水彩、相框的桌子上,9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正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海报模板,一笔一画地描摹着各种雷锋形象,或者画出自己理解的雷锋精神,最后用相框精心装帧起来,留作纪念。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雷锋的故事,明白了雷锋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成吉思来自哈萨克斯坦,平时就喜欢在校园里助人为乐,他坦言,今后将以雷锋为榜样,继续参与志愿服务。俄罗斯的留学生YANA则认真观摩了现场100多幅海报,她感慨:中国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雷锋”,才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今后她也要做一个“洋雷锋”,用行动温暖更多人。她也会把雷锋故事带回她的国家,讲给亲人朋友们听。
“作为一种正能量的视觉传播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对‘雷锋精神文化符号’的创意解构与视觉重构,提炼出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内核,以更普适化的表达方式,让雷锋不仅成为中国的雷锋,同时也是世界的雷锋。”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栋介绍。据悉,目前,该校有不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或周边社区的志愿服务,“雷锋精神架起了中外青年学子交流的桥梁。”江海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陈倩说。
眼下正值学雷锋月,我市各中小学正在持续开展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学生们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海报设计的过程,就是一次对雷锋精神的解读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心出发,更好地去践行雷锋精神……”参展学子吴柯的作品曾获得国家级奖项,他如是说。(通讯员:张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