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校主页
新版旭日新闻网
资讯
学校要闻 校园快讯
媒体聚焦 党建动态
 
视觉
旭日视频
旭日观海
 
平台
校报在线 淮海之声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自然资源报:“双链融合”激发海洋经济新动能 --江苏海洋大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纪实
2024-07-19 09:21   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 )
分享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4年7月17日 海洋第五版

王淑军(左三)和她的研究团队。

海水贝类新品种“江海大1号”青蛤。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聚焦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两个关键重点发力,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和自主创新,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持续向“新”而行。

向海问药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是主要载体,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面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新医药产业的重大需求,江苏海洋大学引进培育高水平人才,向海问药,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在国内生物医药“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取得一系列突破。

前不久,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彬和他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旗下知名刊物《细胞死亡与疾病》上发表高水平文章,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也是该课题组2023年以来在靶向蛋白质研究方面发表的第三篇高水平论文。前两篇论文是关于结肠癌、肾透明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研究成果。

“我国在医药卫生行业的靶向药物筛选和药靶蛋白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尽快缩小这一差距是我们的目标和动力。”刘彬表示,“我们建设了国内首个基于原创性海洋活性小分子的人类药靶蛋白库,致力于阐明海洋活性分子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高海洋活性分子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课题组以脂立方蛋白结晶技术为核心,围绕临床重大癌症的信号通路和新靶点,采用创新的药物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对乳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研究。课题组初步构建了“海洋天然化合物收集、药靶蛋白研究、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药理毒理研究、海洋药物临床前研究”的研发链条,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

在江苏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愚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对国内生物医药高端工具酶和原料酶“卡脖子”现状,致力于为中国生物医学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经济、便利的工具和原料。该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限制性内切酶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快速限制酶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该公司还拥有限制酶、逆转录、荧光定量、修饰克隆、速溶颗粒等10个系列、近百种终端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

耕海牧渔

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渔业是江苏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不断优化完善渔业生产布局,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生产方式,这是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衡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担负的重要使命。

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淑军与她的团队成员正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深海新型工业用酶的性能优筛和改造”课题中期验收结果反馈情况进行复盘。该团队重点围绕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近海海域环境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等方向开展了多项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

种苗是海水养殖业的“芯片”,优良种苗是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董志国教授团队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5年,经过连续5代选育而成的青蛤新品种——“江海大1号”在2023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审定,成为江苏省首个海水贝类新品种。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孙颖颖教授团队历时10余年,从常见的40种大型海藻中筛选、提取并成功制备出52种抑藻活性物质,为赤潮防治提供新方案。与此同时,团队还意外发现了甘油糖脂、类菌胞素氨基酸(以下简称MAAs)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性等活性,并用5年时间建立了大型海藻类菌胞素氨基酸数据库,收录了572种大型海藻MAAs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完全开放共享。团队还研发出石花菜和浒苔等10多种大型海藻MAAs和糖脂的提取和分离工艺,制备到4种MAAs和3种糖脂,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可为国内外提供稳定的、不同纯度需求的MAAs定制产品,打破了国内外MAAs产品极其缺乏的现状。“MAAs可以作为食品、药品、化妆品的功能性成分,为新型保健品、医美产品研发提供新原材料。”孙颖颖说。

“艇”进深蓝

南海及邻近海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获取该区域的海气界面水文气象要素对于海洋安全环境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气界面组网观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观测技术的创新发展。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周立教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南海及邻近海域海气界面参数快速机动组网观测项目,自主研发了智能组网海气界面观测及抛投漂流浮标无人艇(可以同时搭载抛投2~4个漂流浮标)、多旋翼海上船舶甲板与海面起降自动抛投探空仪无人机系统,以及国内首创的新型艇载海气界面观测漂流浮标,构建了空天海一体化的海气界面参数快速机动、协同组网三维立体观测系统,并成功在我国南海开展了协同观测示范应用。

上述关键技术重点观测海表波浪场、流场及海面风、温、湿、气压等大气海洋要素,形成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为深入研究特殊过程下南海及邻近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安全环境保障提供数据支撑。

当前,江苏正全力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为涉海高校进一步打造海洋学科高峰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对持续强化海洋学科建设和海洋科研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海洋大学也将持之以恒面向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和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加大高水平海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成果转化,做足“海”文章,为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壮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贡献更多力量。(通讯员:陈晓艳)


关闭窗口
分享到:
 
 
 
友情链接
新华网 光明网 人民网 中青在线 中国教育报 中国大学生在线 思政育人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