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结果,我校生物工程学科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中期检查,这是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多年坚持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效。据悉,该学科被列入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并以“优秀”成绩通过省“十三五”重点学科验收。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院培养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团队,积累起了较丰富的高水平涉海研究成果,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为学校“向海”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和办学特色支撑。
聚焦海洋,突出鲜明学科特色
对标对表,突出“海洋”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明确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了以“海洋为主线、理工为主体、人文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对标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海洋食品与工程学院党委主动推动学院办学“向海”转型,不断凝聚“向海”发展共识,将“海洋特色”作为凝练学科方向的重要标准。2023年,学校党委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推动生物工程学科和专业发展方向更加“向海”聚焦。
凝练方向,积累“涉海”成果。近年来,生物工程学科立足区域海洋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学科科研工作向“海洋”聚焦,在海洋食品工程、特色农产品加工、食品营养与安全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形成了“海洋酶工程”“海洋生物提取与分离工程”“海洋食品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涉海研究方向,实现科研“涉海”成果的积淀与创新,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涉海项目13项,占比达到81%;授权专利中,24项与海洋相关;获得的省部级奖励全部涉海;近三年硕士论文中涉海论文占比达到48.9%,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项目中90%以上的涉海。
夯实内涵,营造良好学科生态
师资队伍“引”与“培”并重。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通过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相并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学院每年从国内知名大学引进5名优秀博士充实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聘请一批优秀企业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协同育人。学院制定《新教师培养与考核办法》,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科研、教学导师,定期开展青年博士学术交流分享会,坚持在强化基础理论、提高创新思维、提升科研能力等各环节指导、锻炼。学院党委组织开展“攻坚克难 责任有我”攻坚行动,围绕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难点痛点,要求党员师生带头认领任务,辐射全院师生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干事氛围和学术氛围。
学院的人才梯队结构与质量持续优化,中青年群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学院多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云港市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连云港市“十大优秀青年”“最美港城人”,三名教师先后被评为“江苏海洋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攻坚克难 责任有我”攻坚行动被学校评为“最佳党日活动”,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科研团队“建”与“绩”并举。学院围绕“生物工程”省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重点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组建了9个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博士为中坚力量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承担了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科研经费到账、专利发明、高水平论文发表、成果应用转化等任务。团队带头人全面负责科研教学计划实施,探索并优化团队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团队成员责权分配、经费使用问题等。坚持目标导向,将学院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进行分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核心指标落实情况。通过科研团队考核的方式,以结果绩效为导向,动态调整科研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在实验室资源分配、研究生招生分配、年终绩效分配、教职工年度考核等方面向考核优秀的团队倾斜。
通过团队建设,为构建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科研的目标与方向,整合了团队优势力量,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
科研平台“效”与“能”并行。科研平台是学科自主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院持续扎实开展科研平台、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平台建设年度报告,组织推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报与评审。积极走访各县区主管部门,在科研平台的共建、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围绕地方产业需求,推进平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就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系列科技攻关,保障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有效支撑了生物工程学在内涵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
现拥有江苏省科技厅的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发改委的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连云港市泥鳅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市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加工研究开发中心等市级平台。建成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实验室等7个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建有鱼糜制品实训生产线、多功能饮料实训生产线、啤酒实训生产线、生物发酵生产线、焙烤食品实训生产线等工程化实践实训装备。与企业共建22个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成效显著,带动学院特色发展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共有50余个科研项目吸纳本科生进入团队和实验室,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机制和氛围。学院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省重点)项目9项。获得各类学科和创新创业竞赛奖项30多项,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50多篇、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20多项。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劳动教育优秀项目1个,校劳动教育优秀项目1个。近三年学院平均考研率超40%,稳居学校前列。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提高。学院教师面向区域海洋食品产业瓶颈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申请或授权专利53项,发明专利49项,实现科技转化项目12项。与连云港紫燕食品有限公司、连云港百鲜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主导了海苔酱、虾皮酱、紫菜酱油、调理鱼片、低糖低热量夹心海苔等众多产品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上市。
学生团队作品《梵高向日葵》荣获“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培养皿艺术大赛”一等奖
在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大食物观”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中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参赛的三个项目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