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关系着高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关系着教育强国建设水平、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五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引育留用”人才成长生态,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党委领导统筹、教学科研单位为主体、校行政牵头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学校全力“向海”转型,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提供强劲动力。
明方向 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过去五年,江苏海洋大学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通过印发《江苏海洋大学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选拔、培养、聘用全过程,加大师德师风在人才引进、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中的考核权重,培养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教师荣誉体系建设,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师风”评选活动典型选树宣传,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面推进教师师德建设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实践引领。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出台《江苏海洋大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办法》,大力选拔党务上有能力、业务上有建树、师生中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等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持续加强,把业务精湛、富有潜力的各类人才培养成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聚合力 改革海内外人才引进机制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五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对标学科建设规划,根据各学科
水平和实际需求,设定人才分类引进标准,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成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引进包括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创新人才团队、优秀青年博士等在内的4类人才。
对急需紧缺高层次特殊人才,通过开辟拔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创新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法,积极拓展海外引才渠道等方式加快人才引进速度,持续集聚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对领军人才引进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实行一事一议,实行职称评聘“绿色通道”,明确不受单位岗位数额限制。推行以杰出人才为核心的首席负责人制,支持组建团队并实行团队考核。
2019年以来,学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37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从32%提高到43%,有效促进了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师资保障。
助发展 创新人才成长支撑体系
为了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近年来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改善管理、评价模式,为教师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培育力度,重点支持教学科研一线人才,扶持校内青年英才脱颖而出;强化师资队伍培养,选派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外出挂职锻炼;通过定期开展各类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学术沙龙、青年教师座谈等活动,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更多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以来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奖项182项,其中国家级53项、省级129项,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工程84人次,其中江苏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
以“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强化责任、人尽其才”为原则,以遴选聘用、考核晋升、薪酬分配为抓手,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印发《江苏海洋大学“预聘-长聘”教师管理办法》,在青年人才中实施“预聘—长聘”制度;通过定岗定编、岗位聘任,构建起“岗位—目标—考核”相贯通、激励与约束“双轮驱动”的分类考核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力为各类人才解决事业发展平台、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面向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江苏海洋大学将始终锚定建设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目标,主动集聚人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造就人才、持续壮大人才,大力构建江苏海洋大学人才新生态,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